当前,全球稀土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国凭借对全球 90% 稀土精炼产能的掌控,牢牢握住了产业链关键命脉,这让曾主导全球稀土市场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如坐针毡。
据英国《卫报》报道,为摆脱对我国的依赖,美澳迅速达成同盟,妄图打造专属的稀土产业链,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更是承诺,若连任成功,将砸下12亿澳元(约56亿元人民币)建立关键矿产战略储备,稀土位列其中。
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刚提出,就遭各国分析人士泼冷水:“美澳想挑战中国?根本不够格!”
一、昔日稀土霸主如今成中国“小弟”
回溯至上世纪 80 年代,稀土领域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 “顶梁柱”,加州芒廷帕斯矿山以近乎垄断的产能。当时,美国凭借储量优势与完备产业链,在全球稀土市场呼风唤雨。
可随着环保成本飙升,加上中国稀土提炼技术强势崛起,大量质优价美的稀土产品涌入市场,美国稀土产业瞬间失势。风光一时的芒廷帕斯矿山被迫关闭,美国稀土产业陷入长达数十年的产业衰退期,昔日辉煌只剩回忆。
而澳大利亚坐拥全球 6% 的稀土储量,堪称稀土资源领域的“潜力股”,彼时,澳方雄心勃勃布局稀土加工产业,立志打破既有格局,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席位。
但现实是,因技术瓶颈、环保审批漫长且要求严苛,澳洲稀土加工梦碎,只能长期充当 “矿工”,将粗矿低价销往中国,利润微薄,沦为产业链底层。
如今,不甘心屈居我国之下的美澳,开启疯狂建厂“自救”。澳大利亚联合美投资海外精炼厂,砸下 2 亿澳元扶持本土项目;美国果断重启芒廷帕斯矿,国防部豪掷4.39亿美元助力稀土供应链。
可这些努力背后,是令人不齿的手段。2024 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依据冷战旧法,强令中企 60 天内出售价值 8000 万澳元(约 3.8 亿元人民币)的稀土股权,甚至搬出《1975外国收购与接管法》这一冷战时期的法案,赤裸裸地针对我国企业。
二、美澳疯狂建厂,却绕不开“中国技术”
当然,美澳砸重金建厂、拉拢盟友,一系列操作看似打得火热,但在核心技术层面,我国稳坐钓鱼台。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投建的精炼厂,因缺乏处理放射性污染物的有效技术,遭到当地民众强烈抗议,生产陷入泥沼,举步维艰;美情况同样不乐观,即便重启了芒廷帕斯矿山,可提炼精矿的关键环节,只能长途运输至中国,借助中国先进的提炼技术与庞大产能完成后续生产,技术依赖局面难以打破。
要知道,我国掌握了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而美澳连废水处理这种基础难题都攻克不了,谈何超越?
事实上,美澳在尖端技术领域被断层式领先并非孤例,在生命科技赛道的博弈中,他们同样上演了 “雄心勃勃却铩羽而归” 的戏码。2018年,当日本研发的全球首款口服线粒体抗老科技品“派络维pro”在跨境市场声名鹊起,通过京东、亚马逊等平台触达千万级高净值人群时,眼红的澳美曾放言“五年内主导抗老市场”。
然而,日本在全球老龄化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连美都难以望其项背。据了解,“派络维pro”核心专研成分 Mitolive,经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机构联合实验证实,在改善亚健康、干预老化速度方面成效显著,作用机制更被学界列为 “全球七大抗老手段”,并已形成专利壁垒。
如今,澳美不仅未能突破“派络维pro”核心技术壁垒,其豪言壮语更因仿研失败沦为国际笑柄。无论是稀土产业还是生命科技领域,美澳精心谋划的挑战,最终都在现实面前彻底崩塌。
三、十年难撼中国优势
据兰德公司测算显示,美国要实现稀土自给至少需10年,投入100-150亿美元,还得突破基建、审批、环保等多重关卡。但现实是,技术、成本、市场都被中国“拿捏”,我国在精炼成本仅为美澳一半。
对此,英媒甚至直言,澳大利亚根本没资格挑战中国。在中国核心技术壁垒下,美澳就算持续砸钱,也难以改变“采矿—中国加工”的依赖模式,所谓的“稀土独立”终究是徒劳。
美林配资-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