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非凡的产业发展叙事。
文|好酒地理局
一位酿酒师傅,能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位文化学者,能拥有怎样的感触?
中国知名酒史文化学者薛化松在其长篇小说《大酒师》的后记里提到“保持对生活的追问,有人选择出现在春日的沙尘里,有人选择消失在秋夜的阑珊处。如同建在淮河码头上的双沟酒厂和古黄河边上的洋河酒厂,在静静的历史河流之中,总有一些深沉的时刻,在回旋的余波里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或许能够在薛化松梦笔生花中的文字中找到些许答案。
当「#好酒地理局」想进一步与其沟通时,他主动说道:“你知道我们苏北、环苏鲁豫皖在这一片区域生活的人,对于山的印象是什么?我们对山的记忆,不是形状与高度,而是见到山的那一刻的年龄,以及对大地的重新认识。如同这部小说,虽纪实题材,但风云变幻,近200个出场人物,近四五十万字的的跌宕故事,和酿酒一样,和这片土地一样,大部平原,偶见丘陵。南北交融的酿酒人文,缓慢、浓烈、奔放、内敛、寂寥……”
展开剩余90%他以跌宕如酒曲纹理的故事,为那些沉默的和被“隐藏隐匿”的匠人立传。时间跨越1890至1980年的激荡岁月,以主角“桂生”为主要线索,发展为几代酿酒人在洪水、战火与时代裂变中,守护一门技艺、挺立一方产业的壮阔史诗。
这远非一人或一群人的浮沉,更是一部中国近代食品工业,尤其是酿酒业,如何在剧变中淬火重生、完成工业化转型的深刻切片。
这便是,《大酒师》——一部个人史诗与产业史诗交织的磅礴画卷,正徐徐展开。
脱胎于一方水土的磨砺和馈赠
薛化松的《大酒师》,不仅是一部关于酿酒匠人的史诗,更是一部解码地域灵魂、揭示产业根基的力作。
书中桂生跌宕的人生、醴泉酒厂的沉浮,现实中以我国环苏鲁豫皖地区酿酒业的繁荣,其最深沉的底色与不竭动力,皆源于这方水土独特的禀赋。
苏北灵秀风物之下,铭刻着深重的历史创痕。
南宋杜充掘堤引发的黄河南泛,让包括宿迁在内的淮北地区,承受了七百余年洪水的反复蹂躏。1680年泗州城彻底沉入洪泽湖底的悲怆,仅是漫长苦难长河中的一个惊心漩涡。财富、至亲、家园在浊浪中一次次湮灭,“失去”成为常态,生存本身即是严酷的考验。战争的烽火,又为这片土地染上血色。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华中河南与下游华东苏皖,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源头。制图@好酒地理局
然而,正是这反复的劫难与抗争,深刻塑造了流域人群的集体性格:如野草般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在苦难中淬炼出的顽强与豁达,以及面对无常命运时那份深沉而内敛的韧性。
奇迹般地,在灾厄的缝隙,兴盛的酿酒业如深扎的根脉,未曾断绝,顽强延续,成为这片土地精神韧性与生活智慧的活态象征。
酿酒,既是谋生之计,亦是在无常中创造恒常、在苦涩中酿出甘醇的心灵慰藉与生命表达。
新中国成立后,水患得到根本性治理,宿迁优质的地理条件滋养出新的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全新业态,成为对这份坚韧的丰厚回馈。
在那里,“三河两湖一湿地”织就水韵经脉,纵横的水网(古黄河、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洪泽湖、骆马湖,洪泽湖湿地)构成了酿酒的血脉基础。
制图@好酒地理局
洪泽湖湿地,作为江苏省最大、全国内陆淡水湿地前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还孕育了生物多样性。其独特的生态价值,为酿酒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自然背景和微生态支持。
气候方面,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不仅塑造了典型的苏北水乡柔情,更营造了极其适宜酿酒微生物富集与繁衍的独特生态环境,空气中活跃着看不见的“酿酒师”。
不仅如此,这片水土孕育的黄粘土,是构筑酿酒窖池的理想材料。数百年的连续使用,使窖泥中富集了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它们是产生复杂香味物质的关键,是“窖香”之源,成就了以洋河、双沟为代表的江淮派白酒“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
图源@洋河股份
“这玉仙泉,可是我们醴泉酒的灵魂。”厂长章捷初见桂生时的自豪宣言,道破了佳酿与风土间紧密相依的奥秘。桂生面对涓涓泉流时那份莫名的感动,以及暮年重访时深沉的情结,皆源于此——这方水土不仅提供酿酒的原料,更深植于酿酒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了酒的品格与人的风骨。
书中主角桂生坎坷而坚韧的一生,正是老一辈江淮酿酒匠人在此独特风土上挣扎、扎根、最终绽放的生命史诗。宿迁作为“中国酒都”、《大酒师》故事得以展开的宏大舞台,其源头活水,正是这片饱经沧桑却生生不息的土地所赋予的独特基因、丰饶物产与坚韧灵魂。
拥抱科技创新:桂生和酿酒业的共同生长
薛化松的写作是具有批判精神的。《大酒师》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敏锐捕捉并生动呈现了中国酿酒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
桂生从传统酒坊学徒蜕变为拥抱新知的酒师,醴泉酒厂从小作坊跃升为现代化名酒厂,乃至新中国酿酒产业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其转折点与飞跃力,皆系于此。
当醴泉酒厂迎来第一位年轻技术员时,新旧世界的碰撞便已注定。这个“酒坊时代”的“异类”,在厂长章捷的斡旋下才被桂生勉强接纳。冲突随即爆发:老师傅们对“小破棍儿”(温度计)嗤之以鼻——老祖宗烤酒几百年了,还能让一根小破棍儿抢了营生?经验主义与现代科学的鸿沟赫然显现。
然而,现实的迫切需求(如粮食紧缺迫使探索新工艺)和无可辩驳的事实(技术员烤酒出品的稳定性),如同楔子,撬开了固守的传统壁垒。
“摆正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这个决定产业规模与品质一致性的关键概念,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摆在老师傅们面前。朝夕相处中,隔阂渐消:酿酒师傅开始倾听数据的语言,技术员也尝试理解经验的奥妙。传统“口传心授”的技艺,开始接受科学方法的检验、量化和优化。这是一个充满阵痛却方向坚定的演进历程。
醴泉酒厂最终经历的“浴火涅槃”与“质量革命”,并在故事高潮问鼎夺魁,入选“八大名酒”,正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释放古老技艺新生命力的辉煌成果。
对桂生、刘昌森们而言,世界的剧变颠覆了毕生所学,但对至臻品质的永恒追求,成为了他们克服疑虑、拥抱变革的内在动力。这一转型的成功,既依赖老酿酒匠人开放包容的胸怀,更仰仗背后无数技术、科研工作者无声的探索与坚韧的推动。
《大酒师》通过生动的叙事揭示:酿酒业乃至所有传统手工业的生生不息,其核心密码在于——如何在敬畏传承、守护精髓的基石上,勇敢拥抱科学,开凿创新的泉眼,让“匠心”在“科技”的加持下飞得更高更远。
故事和酿酒业,皆升华于人格光辉
《大酒师》超越行业史或人物传奇的价值,在于它深刻揭示了:无论是书中荡气回肠的故事,还是现实中酿酒产业穿越周期的演进发展,其最动人、最本质的升华力量,最终凝结于人格的光辉。这是穿越时空、照亮产业传承之路的永恒火炬。
▎《大酒师》新书发布暨历史文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薛化松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桂生这一不朽的匠人形象。生于乱世,饱尝失亲锥心之痛,挣扎于生存边缘,桂生的生命却奏响了一曲不屈的壮歌。
他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待人宽厚、做事肯力、胸有志气、活得有尊严的宝贵品质。虽命运多舛,但他从未低下高贵的头颅。
流亡途中,怀中那半块寄托着酿酒事业与生命全部热望的曲块,是他不灭的精神图腾。历经千辛万苦,他终成一代酒师,将生命与灵魂全然融入那氤氲升腾的酒气之中。
这种在苦难深渊中坚守人的尊严、在平凡劳作中追寻生命价值的执着,正是最朴实无华也最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
这份光辉,并非桂生独有。它如酒香般弥漫于书中那个充满烟火气的酿酒“江湖”。书中的作坊主们,性格和经验风格不尽相同,但除了极个别的恶人,每一位都有可取之处。爱才惜才、对匠人的尊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在作者笔下,桂生的干爸兼师傅许九,“虽然精明,但终归是一条好汉子。”他技艺高超,且深谙酿酒之道,更懂得善待酿酒工人。每周,他会为酒坊长工提供两次免费营养加餐,为夜班工人免费供应鸡蛋面条夜餐,逢年过节,也会为工人们提供相应的福利。
予以桂生高度礼遇的贺崇文,让自己的儿子拜在桂生门下。日后,历经波折和不幸,其子瑾瑜于桂生重逢,在桂生引荐下,凭着酿酒的本领安身立命。
另一位东家关季春“精明且豁达”。临别之际,从他口中说出的那句“你桂生师傅能有挑东家的底气”,透露了作坊主们对手艺的尊重,于桂生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认可。
裕兴酒坊的东家王洛嘉本是读书人。父亲离世前,讲酒坊托付给他。为了成全老人家的心愿,弃笔上商的他,苦心经营,不但挽回了酒坊的颓势,还讲裕兴酒坊做成了当地最大的酒坊,并在邻镇开了分号。
难能可贵的是,关于这片土地上的作坊主们,作者生动刻画了很多个鲜活的形象——他们都不是完人,有弱点、有难处,当然更有闪光的品质,读不出一点脸谱化的痕迹。透过不同的酒坊,可以看到一种产业氛围,那是酿酒业在这片土地上长期繁荣的写照。
桂生挚友许谦,两人出身殊途,命运各异,却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我扛了枪,你就不用扛枪了”与“难道就许你为我扛枪,却不许我为你们酿造酒了?”的对话,是乱世中以各自方式守护家园的热血宣言,闪耀着超越个人、心系家国的大义与担当。
值得关注的是,在烽火连天的岁月,桂生们利用技艺酿造酒精支援前线,将个人命运、产业价值与国家存亡紧紧相连,这份自觉的奉献,亦是人格光辉在民族危难时刻最璀璨的绽放。
《华夏酒报》原副总编辑徐立栋在阅读时脑海中浮现的众多酿酒大师身影,虽非书中人物原型,却印证了酿酒行业代代相传的魂魄所在——惜才、尊匠、守信、坚韧、担当。正是无数个“桂生”身上散发的这种人格光辉,汇聚成推动江淮酿酒业乃至中国酿酒产业不断演进、勇于创新的不竭精神动力。
薛化松所言“重新创造他的前辈”,其深刻之处,正在于他以小说的形式,敏锐捕捉、精心提炼并深情礼赞了这种超越时代、支撑产业的精神脊梁。
结语
《大酒师》绝非仅仅是一部行业小说。薛化松以其超乎寻常深厚的史学功底与深沉的人文情怀,突破性的完成了一次非凡的产业发展叙事。他通过桂生这个血肉丰满的个体及其所联结的广阔群像与时代画卷:
01
填补了叙事空白:首次以长篇小说的恢弘体裁,深度书写了江淮酿酒匠人群体的生命史诗,填补了该领域文学表达的空白,是工业文学的先锋代表。
02
揭示了产业根基:深刻阐释了独特地理风土是酿酒产业繁荣不可复制的物质根基与精神源泉。
03
记录了转型历程:生动记录了科技创新如何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传统酿酒业完成艰难的现代化与工业化转型。
04
礼赞了精神丰碑: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人格光辉是产业穿越周期、薪火相传的灵魂所系与最高价值升华。
薛化松的写作,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匠心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产业精神血脉的一次深刻梳理与隆重加冕。他成功地将一个传统产业的百年沧桑、技术变革与精神传承,熔铸成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文学感染力与思想穿透力的佳作。
走进今日的洋河、双沟,无论智能化如何演进,流水线如何精密,我们依然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对酒香极致的追求、对技艺近乎虔诚的敬畏、以及流淌在从业者血脉中的正直、坚韧、热忱与担当,正与《大酒师》中桂生们的精神一脉相承。这便是薛化松通过《大酒师》为我们揭示的、连接过去与现在、照亮产业未来的不朽密码。
发布于:山东省美林配资-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