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辛苦两个月挣的7750块钱就这么没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建筑工地完成外墙保温工作后,农民工李师傅手握考勤记录,面对老板的彻底失联,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一张密密麻麻标记着休息日的考勤表,成了他追讨血汗钱的唯一凭证。如今,李师傅决心不仅要拿回被拖欠的工资,更要求雇主刘乾坤赔偿其因恶意欠薪和追讨工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3000-4000元。
一、白纸黑字:考勤记录里的辛劳与承诺
李师傅提供的考勤记录清晰显示,他在今年4月至5月期间,于石景山区某工地从事外墙保温工作:
· 出勤与休息:记录详细标注了多个"上午休息"、"下午休息"或全天休息日(如4月1-5日、6-9日、11日、14日、18-19日,5月"天中休息"),侧面印证了实际工作天数与强度。
· 薪资约定:李师傅与老板刘乾坤明确约定日薪450元。
· 欠薪总额:根据实际工作量核算,老板刘乾坤拖欠其劳动报酬共计7750元整。
二、完工即失联:农民工遭遇维权困境
展开剩余67%工程结束后,李师傅多次联系老板刘乾坤结算工资,却遭遇对方恶意逃避:
· 电话拒接:拨打老板电话始终无人应答。
· 微信沉默:通过微信发送的催款信息石沉大海,未获任何回复。
· 凭证在手:李师傅保留了与老板的通话记录及详细考勤证据,却依然追讨无门。长时间的讨薪过程,耗费了李师傅大量本可用于工作赚钱的时间和精力,并产生了交通、通讯等额外支出。
三、维权之路:个体挣扎与制度保障的挑战
李师傅的遭遇并非孤例,凸显了部分领域农民工维权的普遍困境。面对老板刘乾坤的失联和拖欠,李师傅表示,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他不仅要追回被拖欠的7750元工资,还要向刘乾坤索赔从5月19号到现在7月25号的3000-4000元误工费。这笔赔偿金旨在弥补其因反复追讨欠薪而产生的误工损失(无法正常务工)、交通费、通讯费等实际经济损失,也是对雇主恶意欠薪行为的一种追责。
· 举证不易:虽有考勤记录,但缺乏书面合同等直接证据,增加维权难度。主张赔偿金同样需要证明损失的存在及与欠薪行为的因果关系。
· 成本高昂:法律途径耗时长、成本高,让许多农民工望而却步。追讨赔偿金可能使维权过程更加复杂。
· 执行困难:即便胜诉,若雇主故意转移财产或隐匿行踪,执行款项(包括欠薪和可能的赔偿金)依然困难重重。刘乾坤目前失联的状态,更让执行前景蒙上阴影。
结语:沉默的考勤表,刺耳的民生之问
那张写满休息标记的考勤表,沉默地诉说着一个劳动者的付出与尊严。当450元的日薪承诺化作7750元的欠款数字,当电话忙音成为维权路上刺耳的休止符------我们不得不追问: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防线,是否仍存在被轻易击穿的漏洞?李师傅的血汗钱能否追回,他要求刘乾坤额外支付的3000-4000元赔偿能否实现,不仅关乎个体的公平与尊严,更将检验城市对劳动者最基础承诺的分量,以及法律对失信雇主惩戒的力度。 当每一份考勤记录都能等值兑换为应得的报酬,当恶意欠薪者必须为其行为付出法定代价,城市的温度与法治的刚性才真正可触可感。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隐去部分敏感信息,仅作客观陈述。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文中提及的索赔诉求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其对法律的理解。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发布于:湖北省美林配资-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